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

2020-06-15

、菌种选择  小孔栽培菌种应选择出耳较早且齐、木耳黑厚呈碗状、开片好、耐高温高湿、不易烂耳的品种,如黑29、916、新科、单片木耳等。
   二、菌袋选择  小孔出耳怕袋料分离,因为小孔栽培孔径较小,全光管理时袋料分离处的木耳容易被塑料挡住,长不出袋外。因此,要选用与菌丝亲合力好的塑料袋,袋料不易分离,可提高产量降低风险。
   三、制菌方法  用颈圈、棉塞方法制作的菌袋,上部菌龄长易老化,袋料易分离,影响出耳。所以,小孔栽培一般采用免颈圈倒置法。免颈圈倒置法:装袋后,将菌袋中间打上孔,用木扦将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孔中,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。蒸菌时将菌袋倒置放入筐中,出锅后待菌袋温度降到25℃以下,将菌种接到孔中。菌从中间向外生长,上下菌龄一致,而且蒸锅时倒置,使菌袋上下水分一致,这样养好的菌袋一般不会出现袋料分离现象。小孔出耳养菌时要立袋、单层或双层摆放,这样袋料不易分离。
   四、孔数、孔径选择
   1、孔径  现生产中一般用直径0.65cm的三棱形打孔器打孔。
   2、孔数  规格16.5×35cm菌袋,每袋打孔数160-180个为宜,根据菌袋和孔径大小可灵活掌握打孔数量。
   五、管理方法
   1、催芽管理  与常规划口催芽管理一样。可采用室内、大棚或室外集中催芽。注意问题:室内催芽时,温度控制在20℃以下,防止烧菌;室外催芽时,注意保湿,尽量使耳芽出齐并长出袋外;如果袋料分离或因孔小耳芽长不出袋外时,可将塑料袋扒掉,全光管理,白天勤浇水保湿。也可采取盖草帘子保湿管理,待耳芽长出袋外再掀草帘子即可;采取全光管理时分床宜稍晚,待耳芽绝大多数长出孔外再分床,菌袋间距10cm为宜。
   2、浇水管理   分床后浇水与常规管理基本相同,看天看温度浇水,看耳看菌定量。注意问题:前期勤浇、少浇,以保温为主;中期应干湿交替。干,可以干3-4天,以根干为好,湿,要把水浇足,细水勤浇,浇3-4天;中后期气温升高一般在晚上温度降低时浇水,温度高时不能浇水,后期水量不宜过大,防流耳。
   3、采摘晾晒   木耳长至3-4公分时要及时采摘晾晒。

分享